而且,多媒體設計學系或是視覺藝術傳播科系通常配樂的底子也都不錯,但是常常因為作品會讓人有點看不懂,或是資訊量太少而留不住觀眾的焦點,但視覺傳達學系與我們的技術層面比較相近,可以用攝錄影的方式帶出我們的訴求。
做畢業展的「影片」可以有很多種表現的形式;應該說必須有很多種類型的影片,有些用來宣傳主題,有些用來宣傳展覽,有些給閱聽人我們主題的概念,每一種影片都有不同的功能,依作品種類粗分為兩種「動畫」及「影像」,依功能又能分成「形象宣傳片」、「預告片」以及「作品本片」幾種;而當中最重要的是形象宣傳片,通常用來表達畢業展主題所要呈現的內容以及設計理念。
再來,預告片通常會是本片的精簡版,而本片會在展覽期間播出,預告片也作為宣傳畢業展使用,可以加入時間地點等訊息,並扮演著吊人胃口的腳色。預告片也會放入贊助單位以及協辦單位等訊息,也當廣告使用,讓贊助商有機會曝光,以及附帶的 "畢業展會藉由贊助商的名氣再次曝光",雙方都有宣傳的機會。
當然,除了動畫跟影像以外還有複合式的呈現方式,這很特別,但是要注意這有可能是雙面刃,讓大家耳目一新的同時也代表著「這影片在跳脫大家的思維模式」,喜歡的人會覺得真是創舉,創意度十足,表現張力也夠;但是另一方面,不喜歡的人會覺得作品該有的點樣樣都不到位,每一種元素都加一點,會很雜亂,這是我們要思考、取捨的地方。
此外,我們也必須做出決定,是不是真的該有「影像」的作品;如果有影像作品,那要是蒙太奇(照片動畫特效拼貼)、還是劇情片(微電影=短片),如果沒有影像作品,那可以做畢業展的紀錄,紀錄大家籌備的過程,佈展的過程,以及後續歷程、採訪等影音紀錄,也可以有一些展覽的靜態解說,解說大家的作品,或是自製新聞短片及廣播片段。
分享一下找的時候看到兩片很棒的影片;第一片,我喜歡他一開頭就吸引我的注意,再來引導我的視覺觀點,讓我很主動地去閱讀影片裡的資訊(漫畫對話框),但整部動畫作品製作技術層面很低,很欣賞有這樣的創意;很簡潔明瞭的從學生入學開始學習設計到畢業展作結,已列成的概念描述求學歷程,最後下車畢業,很有條理且循序漸進的引導閱聽人。
以及第二片,雖然不是很喜歡背景音效及過於綜合的傳達方式,但是的確接收到了畢業展的資訊、設計理念、作品的靜態導覽以及製作佈展等歷程。
總結,看了這麼多畢展的宣傳片,發現到一點很基礎的但是很多科系沒有考慮到的點,就是網路行銷的部分,如何將影片快速而有效地散播出去也是我們需要開會討論的議題;問題在影片,納在企畫階段就要把題材做的有趣、吸引人甚至很有梗,讓大家不自覺想分享;若問題出在宣傳平台,那我們優先考慮能見度最高也最普及的YouTube或是影片閱覽品質最佳的Vimeo,社群平台facebook宣傳也必須有一套方法。
2014/01/25 01:34 Meng-Cheng Ko